拿自己的學費去拍了一條長片,到後來都沒有畢業,這一套長片如此簡單卻是我最喜愛的類型,在自己的城市裡上演公路電影,找不到家之屬,裡面的氣氛根本就是阿飛正傳的,王家衛果然拿了很多JARMUSCH的東西,到最後出走和來到的人,多麼像今天的自己,又在通上路,繼續找可容心之所因为调性和趣味上的契合所以喜欢作为处女作自然充满了露骨到有些丢人的自我情绪自说自话让人昏昏欲睡除了最后那条海岸线里面的纽约更像一座欧洲城市那首醉醺醺的萨克斯和不知道从哪里传出来的教堂钟声贯彻始终所以即能见出他一直都有的垮掉派气质又能寻到日后的哥特审美学生时期的处女作当然有处女作总会存在的缺点对白太多、自我意识过剩有时深沉,有时又点得太破。故事和风格在他之后的作品里一再重复,孤独的游魂在黑白碎片里漂浮。但粗糙也让人觉得亲切,好像贾木许是你班上没怎么说过话但暗暗觉得挺投缘的同学,你看着他的期末作品,知道他往后一定会拍得很好的看之前我不知道这是拍的纽约,我还想过,总是拍破败城镇的贾木许,会把纽约拍成什么样子?果不其然,只有他镜头下的城市才会是这样,我是叹服了,这世界上如果只有一个最终的孤独者,那贾木许在他的处女作里就给出了答案片中的房间,纽约和人,都是又寂寞又美好。他站在房间里兀自跳起舞的时候我想起几年前我也住过那么一个有大窗户,床很矮的房间。这些年,就和电影里一样,从某地到某地,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厌倦,从厌倦到离别,周而复始,一日一日,变的是一张张机械的面孔,不变的却是永恒的空虚。